近年來有關腸道菌與人體疾病的研究成果不斷出爐,在在顯示了我們腸道中的小朋友們與身體狀況的高度相關性,有鑑於現代資訊的快速傳播,好的腸道菌組成之重要已成為顯學。
2019 年爆發了 COVID-19 大規模感染,人心惶惶,究竟我們有沒有辦法活用腸道菌方面的新觀念來應對此全球性的疾病呢?今天我們分享兩項研究,分別是韓國高麗大學 Heenam Stanley Kim 博士於 1 月 12 日發表在《mBio》期刊的研究,以及由香港中大醫學院醫師們的研究成果。
COVID-19 嚴重程度與腸道有關 - 腸道菌多樣性
腸道菌多樣性之重要,就好比熱帶雨林生態系,豐富度越高越不容易因為單一物種的侵犯而產生重大影響。研究顯示,COVID-19 重症患者的腸道菌多樣性明顯較低,同時發現這些重症患者的好菌 (分泌物質保護腸道) 數量較少、壞菌 (致病菌) 數量較多。
這給了我們一些提示:西方國家更容易受 COVID-19 疫情影響,其中一個原因或許便是高油高蛋白的速食文化,導致腸道菌組成不良,造成染疫後的嚴重病症;另外,高血壓、糖尿病、肥胖等慢性病,乃至老年人,本身即有腸道菌失衡問題,被 COVID-19 感染後,有更高的風險。

COVID-19 嚴重程度與腸道菌有關 - 綜合影響
COVID-19,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雖是呼吸道疾病,但卻常見對患者肝臟、腎臟、心臟、脾臟和消化道皆有影響。腸道菌相在這裡扮演了兩個關鍵角色:首先,腸道菌失衡常引發腸漏症,使得病毒更容易更容易擴散,進而影響到更多的器官,造成疾病;其次,腸道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當腸道菌失衡,不僅影響到是否容易受感染、感染後的疾病嚴重程度,香港中大醫學院指出,長新冠,或稱新冠肺炎後遺症,是指康復後仍持續受到病症所困擾的症狀,而這些患者體內普遍的現象,便是好菌少、壞菌多的腸道菌失衡狀態,導致免疫力低下,被新冠病毒侵擾後,其後續影響仍持續不斷,甚至產生更多的衍伸疾病。

腸道菌的啟示
擁有平衡的腸道菌相,不僅提升免疫力免於被病菌侵害,更是我們抵抗外界有害物質的的最佳武器,專家正在研究糞便微生物叢移植(FMT)治療 COVID-19 重度患者的可行性,而我們一般民眾,除了勤洗手、戴口罩、配合國家政策防疫,在此提供簡單兩個小撇步,保養腸道菌:
1. 高纖飲食:高纖的食物同時也是腸道好菌的營養來源,透過補充蔬果、植物酵素萃取液、糙米等高纖食物,可以促進好菌、抑制壞菌生長。
2. 益生菌:香港中大醫學院黃秀娟教授指出:「補充腸道所缺乏的益菌可以紓緩病情及促進抗體產生。」補充腸道缺乏的益生菌不僅能有效養菌、維持腸道內好環境,同時增強身體免疫,預防及應對一箭雙鵰。
特安康是您守護健康的最佳夥伴,若有任何身心靈上的需要,都歡迎聯絡,願大家都健康平安。
參考資料
- Gene Online:https://geneonline.news/poor-gut-health-covid-19-severity/
- 首爾大學研究:https://mbio.asm.org/content/12/1/e03022-20
- 香港中文大學:https://www.med.cuhk.edu.hk/tc/press-releases/cu-medicine-finds-new-evidence-for-link-between-gut-microbiome-and-covid-19-severity-microbiome-imbalance-might-influence-long-covid-risk
- 腸漏與腸道菌:https://www.gutmicrobiotaforhealth.com/bernd-schnabl-on-incorporating-intestinal-microbiota-into-the-leaky-gut-hypothesis-of-liver-disease/
- 特安康:https://www.tak-care.com/
新冠肺炎專欄
中央腸道菌指揮中心,COVID-19 前中後的預防與對策
先別管普篩了!快篩,到底有多快?COVID-19 快篩簡介
口罩復活術真的有效嗎?醫師破解謠言
武漢肺炎專題-常見病毒比較
- 1
- 2